种植百香果病毒病可以用杀菌剂治疗吗?
时间:2019-07-13 22:17 点击:
次
其实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,但很多百香果种植者不一定能够非常肯定的回答.在百香果植保中,常见病害基本可以规划为3类:细菌性病害、真菌性病害和病毒病.
分清这三类病害,对于大家在选择防治药剂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.因为只有"对症下药"了,才能"药到病除",治疗才有效果.今天香香就来详细讲一讲这三类病害的症状、常见类型和防治方案.
根茎叶易腐烂、有黏液、发出臭味;
叶片上病斑无霉状物或粉状物,而且病斑处很薄易破裂或串孔;
根部尖端维管束易变褐色;
果实溃疡或疮痂,果面有小突起
常见类型
溃疡病:病斑多为近圆形,常有轮纹或螺纹状,周围有一暗褐色油腻状外圈和黄色晕环.果实受害重者落果,轻者带有病疤不耐贮藏.
软腐病:由细菌引起的软腐病首先出现水渍状污斑,后扩大为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,常因伴随的杂菌分解蛋白胶产生吲哚而发生恶臭.
防治方案
1、减少伤口侵染概率.
细菌性病害的主要侵染是从伤口进行的,所以要想加强细菌性病害的防治,应注意控制伤口的侵染,一是避免害虫咬食,二是避免人为造成的伤口.
2、药剂防治及时.
防治细菌性病害的药剂主要是铜制剂和抗生素类两种药剂,建议防治细菌性病害时,将这两种药剂混用,触杀性与内吸性结合.防治药剂有松脂酸铜、喹啉铜、氧化铜、氧化亚铜、王铜、春雷霉素、中生菌素等,防治时建议循序渐进.
铜制剂,香香推荐
松脂酸铜 1000ml*瓶
放心果蔬,易于混药,作物安全,不易诱螨
会产生不同形状的病斑;
病斑上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白色棉絮状物、丝状物、霉状物或粉状物,无臭味;
简而言之,长不长毛是真菌性病害和其他病害的重要区别.
常见类型
茎基腐病:茎基部出现深褐色病斑,之后皮层产生裂痕、变软、腐烂,当病斑横向扩展环绕茎干一圈,枝蔓和叶片变黄、凋萎、然后全株死亡.每年的5~8月的雨季是茎基腐病的发病高峰,在树势衰弱、排水不良、树下部分伤口多、栽培年限长等情况下易发病.
疫病:真菌性病害,高温高湿多发,会导致叶片及果实上出现水渍状萎蔫,具备强传染性.高温高湿时,上有白色霉状物.
炭疽病:也是在夏季高温高湿容易发生,多呈现轮纹状病斑.
褐斑病:主要危害百香果的果实和叶片,在幼果初期受害后出现水侵状淡黑色病斑,随后出现不规则黑色病斑块,受害果面不凹陷,果实未成熟时提前落果.
灰霉病:低温高湿时易发病.主要为害部位是花器,刚发病时,百香果的花瓣和柱头,一般会出现褐色水渍状斑点.如果在空气湿度较大时,已经感染的花瓣会发生腐烂,在表面产生灰霉物质;如果空气干燥,则感病花朵则会干枯萎缩挂于枝上.
防治方案
1、雨前雨后要注意杀菌杀虫,利用药剂如代森锰锌、吡唑醚菌酯等;
2、清洁田园及时将病叶、病果清出园外,深埋或烧毁;
3、轮作换茬,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;
4、大棚或保护地加强通风,膜下浇小水,禁止漫灌,降低湿度.
杀菌剂,香香倾情推荐
25%吡唑醚菌酯 500ml*瓶
高效杀菌、提质增产
改善作物品种,渗透内吸抗病菌
叶片颜色变浅,呈花叶症状,稍有皱缩现象.
果实小且畸形,硬化,果皮厚,果腔缩小,果肉减少,花不育.
病株矮化,生长发育不良,结实率明显下降,产量低,品质差.
常见类型
花叶病毒:发病时叶片带浅黄色斑驳,病叶皱缩,严重时叶片反卷.部分果实畸形硬化,果肉少或无,植株生长不良,产量低,品质差.
斑纹病毒:表现为果实出现花斑,严重影响鲜果卖相.
木质化病毒:叶片颜色变浅,呈花叶症状,稍有皱缩现象.果实小且畸形,硬化,果皮厚,果腔缩小,花不育.病株矮化,生长发育不良.
防治方案
1、选用抗病的百香果品种,如台农一号.选种无病、健壮种苗;
2、切断传播途径.做好园内的虫害防治,生长间尽量避免蚜虫危害,如桃蚜、棉蚜、玉米蚜等,发现应及时用药防治;
大丰收老师推荐:燕化多禧利1%香菇多糖水剂+杀虫剂
3、如是小苗期发病,应及时拔除补种
杀虫产品,香香倾情推荐
30%噻虫嗪 500ml*瓶
具有胃毒、触杀及内吸活性
可防治蓟马、蚜虫、粉虱、跳甲等
百香果花叶病毒病无法治好,用药只能起到缓解作用,前期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;同时,在百香果采果前30天禁止施用农药,防止农药残留对人造成危害.
回到开头的问题.细菌病的病原是细菌,真菌病的病原是真菌,而病毒病的病原是病毒;3者结构不一样,因此用杀菌剂来治疗病毒病是不科学的!杀菌剂能够治疗细菌性病害和真菌性病害,且需要针对性杀菌.
对病毒病主要在预防上,即控制传毒害虫(如蚜虫等).